三峡库区向生态“颜值”要产业“价值”
新华社记者周凯
江风习习、歌声嘹亮,2024世界大河歌会近日在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上的万州体育场唱响,第十五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拉开帷幕。除了音乐会、横渡长江系列赛等活动,渝鄂两地还携手对外推介自然探秘、文化寻踪、康养度假、田园记忆四类主题游,聚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生态搭台、文旅唱戏,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是近些年三峡库区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在重庆东北部,有11个区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其发展理念和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水质。近年来,重庆市全力保护好三峡库区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库区名片。
万州区南滨大道有一处长约1.2公里的江段,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白鹭湾”。此名因何而来?原来,因春夏季泄洪、秋冬季蓄水,三峡库区两岸形成了大面积消落带。为治理消落带水土流失,万州区在消落带不同水位线种植了芦苇、中山杉等耐水淹植物。如今每年蓄水期,大片的中山杉因水位上涨形成了“水中森林”景观,吸引了白鹭、野鸭等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白鹭湾”就这样被叫开了。
重庆市万州区“水上森林”景观。新华社记者周凯摄
一个地名折射三峡库区的生态之变。这背后是重庆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4%,134个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全部开工……一系列生态“组合拳”,让三峡库区水更清、山更绿。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06%。
有生态好“颜值”,也要有产业好“价值”。三峡库区依托青山绿水,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朝辞白帝彩云间”“除却巫山不是云”,扼守瞿塘峡的奉节县、坐拥巫峡的巫山县,有壮美峡江风光以及白帝城、神女峰等文旅资源。过去,这两个县的支柱产业是煤矿,挖煤虽然带来了短期利益,却造成了生态破坏。现在,这两个县关煤矿、护生态、开“文矿”,正擦亮文旅康养、特色水果、中药材及眼镜加工等产业品牌。
在长江边的巫山县曲尺乡,两万多亩脆李树像一床绿被盖在江边起伏的山头上,一栋栋巴渝特色农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果树之间。曲尺乡村民张科珍说:“我种了约20亩脆李,年收入有20多万元。”春季赏花、夏季品果,通过规模种植、冷链运输、农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如今曲尺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生态美、产业兴。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建开放夔州博物馆等十余家综合性博物馆,推出《归来三峡》《三峡之光》等一批实景演绎、灯光秀等产品,设计游轮游、高铁游线路将库区各景点“串珠成链”……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让三峡库区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生态”的思路壮大产业,三峡库区正在提升生态“颜值”、壮大产业“价值”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